地震来临时我们改怎么呢?
信息发布者:
史书军 2019-04-21 19:28:45 原创
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?
避震原则:
1.不要惊慌。在大地震来临时,要保持镇静,避免惊慌。要克服“惊呆”和“惊逃”两种不良反映。地震时严重伤亡的众多事例,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
2.伏而待定。要保持镇静,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,这是从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
3.定后转移。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内,迅速离开藏身之处,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
避震措施:
1.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。如果是远震,看着晃动几秒钟,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、有多大。如果是近震,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,就要立刻采取行动,绝对不能迟疑。
2.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旁边,卫生间、小厨房、小储藏间、内承重墙的墙角、墙根、已经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边。躲避时,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、捂住口鼻,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。躲避的姿势:身体尽量全区缩小、卧倒或蹲下,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、捂住口鼻,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(墙角或桌角)。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,则应该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,头尽量向胸部靠拢,闭口,双手交叉放在脖后,保护头部或颈部。
3.摇晃一停止,要立刻离开住所,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。注意:地震时,不要采取以下6种行为:-----不要乘电梯。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危及生命,或断电无法逃生。-----不要到阳台上。建筑物如果受损,阳台最容易毁坏的地方。-----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。建筑物如果受损,窗户和外墙是容易毁坏的地方。-----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。生命宝贵,逃生要紧。------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。这属于危险地带。------千万不要跳楼。事实证明,跳楼的伤害很大。
震后互救:
震后,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,在这种情况下,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,获得宝贵的生命,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,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、最有效的办法,也体现了"救人于危难之中",的崇高美德。抢救时间及时,获救的希望就越大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%以上,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%,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,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%。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,而是室息死亡,如能及时救助,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。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,灾区群众通过自救、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。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,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以上防范小知识,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突发灾害时,能沉着
点赞
1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